孩子的这3个基本需求 家长都容易忽略

    来源:名校家长企鹅号    发布时间:2018-07-02 14:25    编辑:白露     浏览量:

被看见是人类很深的一个心理需求,很多人只有在被看见的时候,才感受到存在感。 当婴儿吃奶嘴被允许时,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当孩子说的话得到积极回应被认可时,会感受到自己存在; 当孩子想做的事得到允许,也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先跟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弗

被看见是人类很深的一个心理需求,很多人只有在被看见的时候,才感受到存在感。

当婴儿吃奶嘴被允许时,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当孩子说的话得到积极回应被认可时,会感受到自己存在;

当孩子想做的事得到允许,也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先跟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弗洛伊德的一本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在一间漆黑的房间里大喊:“阿姨,请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答他:“这样有什么用呢,周围还是漆黑一片。”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幼儿园玩游戏时,总有个孩子会伤到自己,玩滑梯时摔倒擦破了膝盖上的皮;做手工的时候剪刀剪到手指……老师们怀疑安全措施不够好,但其他小朋友很少出事,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位“总是出事的小朋友”会特意让自己受伤。因为一旦他制造了问题,大家都会变得紧张起来,为他包扎、擦药等等,此时他也很乖巧,不会哭闹害怕。

在《奇葩说》节目中,肖骁曾多次向颜如晶“表白”:“与其说我喜欢颜如晶,不如我告诉你,我更喜欢那个在她身边的我自己。”

不仅仅是孩子,就算是大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眼睛能够看到我们的一切。当你用心对待我,我能从你身上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我”。当我说喜欢你,对你不仅仅是喜欢,同时我也喜欢那个在你身边时的我自己。

小朋友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看到、被宠爱、被需要、被喜欢……

安全感、存在感、认同感,是孩子内心最重要的三个需求。

1、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种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放心、舒心、依靠、信任的感觉。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比John Bowlby曾提出一个理论——依恋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儿童的安全感。

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 (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小花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我会一只手五指张开,示意小花牵着我;在小花长大一点后,过马路时,我也会张开手,让她来拉着我。久而久之,在逛商场、街边、游乐场……我只要张开手,即使我没有示意她来拉着我,甚至我都没看她,只要小花会看到、感应到,立马过来拉我的手。小花觉得,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给她带来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指出,“婴儿初生,如果受到父母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特别是母亲,能够对婴儿怀有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常发生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

他认为这种信任的获得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成就。

2、存在感

被他人特别注意而产生的感觉。对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看、听、触、想等等各种行为和想法都被允许,就能感受到存在感。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在和别人讲话时,会观察他们的呼吸频率,并尝试和对方同频率的呼吸,同频呼吸就仿佛和对方心灵相通,对方的存在感被放大,更容易走进彼此内心世界,这也成了艾瑞克森流派的一个催眠技巧。

比如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如果给予ta们以回应,ta们就会觉得开心。当ta笑,妈妈也跟着笑;ta点头,妈妈也点头;ta发出“啊啊啊”,妈妈也跟着“啊啊啊”;ta发出“哒哒哒”,妈妈也“哒哒哒”……虽然小婴儿还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但妈妈仅仅用模仿来回应宝宝的各种“表达”,都会让小婴儿觉得:我跟妈妈同频,妈妈是理解我的!

所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及时回应孩子

研究发现,若婴儿向母亲发出信号,如果母亲在7秒内给出回应,婴儿就不会受挫;若是超出7秒给出回应、或是不回应,婴儿心中就会产生挫败感。总是受挫的话,婴儿会减少向母亲发出信号的次数。

母亲若回应了孩子的感受,他会觉得自己母亲此时是存在的,所以自己也会有了存在感,所以才会有了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说的,“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小花5岁开始,我就教她做了一件事,家里吃完饭后把每个人的椅子放到桌子底下,回到原位,小花很欣然接受了这样一份“工作”,并坚持每一天都这样做了。有一天,小花先吃好去洗手了,我刚好站起来顺手自己把椅子放好了,小花看到赶紧跑过来,“妈妈!不是说好我来放椅子的嘛!”有一些小朋友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都可以让他们来做,ta会认为“我也能为这个家做很多事的!”,成为“小大人”会让ta感受到很大的存在感。

3、认同感

认同感分为两种,一是公众认可,来自外界对自我的肯定和承认,孩子对这种认可方式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二是自我认可,对自己的肯定和承认。

积极的回应&认同,是这样的

妈妈,你看这个小花好漂亮呀!

“妈妈看到了,真的很好看。”

家长通过重复孩子的话,让孩子孩子觉得“你认同了ta”,感受到了你与他相同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更好地和孩子沟通。

我们再来看一个反面的案例:

《超级演说家》中马丁有过一个演讲——父与子的战争,他这样说道:“我爸对我深深地不认同,会从小带给我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转化为逆反。”

妈妈,我这次考了98分!

你怎么没有考100分?

如果孩子的努力和成绩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常常会感到委屈、不公平。当孩子认为这是件有趣、高兴的事,告诉了大人,结果收获无关内容的反应、或是消极的回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所说的没有意思、甚至会被批评。孩子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对他未来的沟通能力有影响,若总是无回应,将来可能会产生沟通问题。

所有的孩子,都是透过父母的反应来看见ta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ta自己,通过别人与自己的互动获得存在感……在积极回应和被看见环境之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ta自己。

更多资讯阅读

宝贝做事磨磨蹭蹭?教你五招克服拖延症

这组家庭教育英文漫画一定会戳中你的痛点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