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5年内北京将增加16万个学位!新建、扩建国际学校

5年内北京将增加16万个学位!
2021-01-08 11:17 来源: 编辑:搜狐 浏览量:0

很多家长都感受到了,最近几年一直都是生育高峰。

未来若干年内,受出生人口增长周期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北京中小学适龄人口规模将快速增加!家长对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需求与学位供给不充分、布局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将不断加大。

那该怎么办呢?

昨天,北京市教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公布了16项重点任务。

到2025年,北京将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新建、扩建一批国际学校;

严格执行非京籍入学审核政策;

……

接下来,51上私立就带大家一起看一下,家长们关心的关于中小学学位的这些重点。因为是文件,所以看上去比较枯燥,但小编已经把重点给大家划出来了。未来几年家有学童的家长,一定要仔细看,因为这些内容跟大家都有关系!

01

2025年新增学位16万个

加快中小学学校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严格落实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用地,完善办学条件标准,建立中小学建设项目库,补齐教育设施欠账。 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02

适当扩大班级容量

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 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扩大班级容量。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校外教育等资源,积极用于补充中小学学位缺口。

03

回收校舍用于办学校

加大出租出借校舍的回收力度。除用于举办经教委审定的教育用途外,各区教育用地和房产不得出租或出借。已出租或出借的教育用地和房产,出借或租赁到期的须立即收回。租赁未到期的要制定合理措施,尽早收回,收回后统一用于举办学校等教育用途。 鼓励各区通过适当方式,提前收回已出租、出借、合建教育用地和房产用于补充学位,市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支持。

04

小学中学动态调整

统筹使用各类教育设施。加强学区内、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学位资源利用效率。 综合考虑小学、初中、高中入学高峰的动态变化,建立各学段用地用房腾挪调配机制,优先保障学位紧张学段的需求,应对不同时期的入学高峰。

05

城区优质高中到新区办学

积极面向校外拓展办学资源。各区要充分利用城市疏解腾退空间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义务教育学位缺口。在学位紧张地区,积极探索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增加办学空间,扩大学位供给。 支持核心区优质高中学校到平原地区新城和生态涵养区办学,通过寄宿制、跨区招生等方式招收中心城区学生就学。

06

控制核心区入学规模

合理保障核心区入学需求。推进公共服务用地优先保障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实施校园更新改造,通过精细化、非标准化设计,全面提升教育资源空间品质。 综合运用户籍、住房、入学等政策,合理控制核心区入学规模。发挥核心区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带动作用,实现核心区内外施教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并制定系统配套政策。

07

海淀山后引入优质资源

促进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人口密集地区要结合街区修补,补充中小学办学资源。城乡结合部地区要严格落实配套标准,确保中小学设施与村庄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 全面补齐海淀山后、丰台河西等地区教育设施短板,大力引入优质教育资源。

08

加强副中心教育配套

加强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保障。推动教育设施专项规划落地,加快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有序实施老城区校舍改造,有效增加学位资源。推进实施教师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支持计划,统筹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城市副中心学校精准帮扶协作,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09

新建、扩建一批国际学校

提升多点地区教育承载力。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加强重点功能区教育服务保障, 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新建、扩建一批国际学校。加快补齐昌平回天、房山长阳等人口密集地区教育设施缺口。

10

缓解城区入学压力

突出生态涵养区办学特色。积极创建优质学校,突出特色办学,整体提高办学质量。结合镇域规划, 均衡布局学校,缓解城区入学压力。优化乡村学校布局,保障偏远山区低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

11

教育用地优先落实

加强教育设施规划引领。推进教育设施专项规划落地实施。要将教育用地优先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镇域规划中,科学整合规划管控指标,复合利用各类设施用地功能,确保教育设施用地落实、落足、落细。结合区域功能布局、人口变化和学位需求做好规划实施安排。

12

鼓励周边设施与学校共享

优化提升教育用地使用效益。在土地资源紧张和空间拓展难度较大的地区,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教育用地建设强度,增加教育设施建设规模。统筹学校地上地下空间功能,科学合理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 引导鼓励学校周边体育、文化、绿化等设施与学校资源共享。

13

禁止超规模建设学校

严格中小学学位管理。有效控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成本, 禁止超规模和超标准建设学校。设置必要的专用教室,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各区应按办学条件合理确定各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

14

重点区域建17所优质学校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 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通过“市建共管”或“市建区办”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

15

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学校建设

完善建设项目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中小学学校建设资金保障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出台中小学学校功能建设标准清单,创新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鼓励区级政府组建专业部门负责中小学学校建设。优化居住区配套中小学学校建设机制,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吸引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中小学学校建设。

16

严格审核非京籍入学

优化调整入学政策。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全面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 严格执行非京籍入学审核政策。

原文地址:https://www.sohu.com/a/443095924_372466?scm=1002.590044.0.10379-1028&spm=smpc.ch25.content2-n-2.3.1610071711283gP3k4Qf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