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第一个设门禁高校:出入校区要刷身份证

    来源:新浪教育    发布时间:2019-10-10 09:49    编辑:山茶     浏览量:

其他高校学生盼借道传统能保留 在广州大学城生活工作上学的你,是否曾有借道大学校道的经历呢?如果你有借道大学城内的中山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东校区的习惯,以后记得带身份证。羊城晚报记者获悉,中山大学东校区主要出入口开始设置门禁系统,其中一套门禁

其他高校学生盼借道传统能保留

在广州大学城生活工作上学的你,是否曾有借道大学校道的经历呢?如果你有借道大学城内的中山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东校区的习惯,以后记得带身份证。羊城晚报记者获悉,中山大学东校区主要出入口开始设置门禁系统,其中一套门禁已安装并使用。据悉,门禁系统将减轻中大校园管理中的各类隐患。从门禁这几天运行情况看,也并非笼统“限外”。

中大东校区开始使用门禁系统

中大东校区门禁月内装好

已经安装的门禁系统,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西路交界处。羊城晚报记者10月7日现场看到,门禁的外机由闸机、人脸识别系统、刷卡系统组成。想通过该门禁进入校园,人员需要通过刷脸、身份证、保安开启门禁人工放行等方式进入。

有别于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西路交界入口,记者在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东一路的另一个中大东校区入口看到,该处入口暂时没有安装门禁系统,入口处有保安甄别抽查进出校园者。对于经甄别抽查需要登记入校的人员,该入口采取人工登记的方式放行入校。

“所有门禁,预计在本月内安装完。”10月8日,羊城晚报记者从中山大学保卫处获悉,除了目前已安装门禁系统的贝岗村大街和大学城中大西路交界处出入口,中山大学东校区北门、生活区大门、明德园、体育馆、西门、中二横路东、中二横路西等七处出入口将陆续安装门禁系统。

借道和外卖快递小哥怎办

广州大学城在建设之初,便以开放著称,学生早已习惯借道不同学校。羊城晚报记者10月9日在广州大学城各高校看到,大部分高校均以主要出入口设保安亭作为甄别抽查入校人员身份之手段。有的学校,则在宿舍区或者图书馆安装门禁系统甄别进出人员身份。中山大学则是大学城内第一个将门禁系统设在校园主要出入口的高校。

由于此前中山大学在海珠区的南校区对进出人员的管理,曾被认为是“限外”,此番中大东校区的门禁安装亦引起大学城内学生注意。

“从安保角度考虑我理解中大的做法,但希望能留一些空间给其他高校学生。”一名华师学生告诉记者,中大东校区和大学城内不少师生喜欢前去的“GOGO新天地”商场,以及众多小吃店云集的贝岗村距离很近,她早已习惯从华师出发穿越中大校道前往上述两个地方,希望中大能为大学城其他高校师生借道通行提供方便,也希望其他高校保留高校间师生相互借道传统。

“实在不能借道也没办法。”一名广中医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常常穿越中大校园去大学城北地铁站。如果确实是出于安保原因不能穿越他也理解。

“社会人员合理进入校园的需求,希望也能通融。”有中山大学的学生表示,门禁也应考虑外卖和快递小哥的入内需求,因为不少学生点外卖收发快递,均需要小哥近距离服务。

校方称可控制无关人员入校

羊城晚报记者连续观察多日发现,中大大学城新门禁并非笼统“限外”。10月7日和10月9日,记者均看见非中大学生在门禁处出示身份证,刷卡通行或被保安人工放行之情形。10月9日上午,记者还看到有声称自己是中大旁广外的学生在没有出示身份证下在门禁处要求借道回校,被保安提醒“下次记得带身份证”并人工放行。

“设置门禁系统,主要是为了精确记录进入校内的校外人员信息。”中大保卫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没有门禁系统,校外人员入校后身份难以甄别,以往很多外来人员出现在中大生活区,一旦打扰到学生也难以追溯其身份和行踪,现在有了门禁系统就能精确记录进出校园人员的身份信息,管理起来更加便捷。而门禁系统招投标文件附件《中山大学东校园校门门禁系统建设项目用户需求》则显示,“学校拟通过在校门出入口安装人脸道闸建设校园门禁系统,实现控制与校园办学无关人员入校的目标,建设宁静优雅、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

原文地址: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9-10-10/doc-iicezuev1128208.shtml?cre=tianyi&mod=pcedu&loc=6&r=25&rfunc=28&tj=none&tr=25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