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逐新年气象新 继往开来绘新篇--水城县苗学会隆重召开第二次会

    来源:青年网青年在线    发布时间:2017-01-16 08:54    编辑:伊秀

青年网青年在线讯(本网首席记者:南南北 文/王东、安金思 图/周健龙) 2017年1月7日,水城县苗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省苗学会老会长杨光林向大会发来贺信,贵州省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茂锐,市苗学会会长王贤周,市委讲师团原团长王鹏升、县委副

青年网青年在线讯(本网首席记者:南南北 文/王东、安金思 图/周健龙) 2017年1月7日,水城县苗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省苗学会老会长杨光林向大会发来贺信,贵州省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茂锐,市苗学会会长王贤周,市委讲师团原团长王鹏升、县委副书记廖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茁、县政协副主席蒋先中莅临大会作指导。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群团组织代表及苗学会代表共两百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大会由县政协副主席蒋先中主持。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苗学会领导班子。

大会通审议通过了《水城县苗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水城县苗学会2006-2016年度财务收支报告》,审议通过了《水城苗学会章程》(修正稿),县苗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柏卺江向大会作了题为《凝心聚力助推“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 奋力谱写苗学工作新篇章》的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水城县苗学会自成立十年来,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切实严格依法按章全面统筹协调开展学会工作,全面促进和提升了工作成效。始终坚持打造品牌,大力宣传“芦笙王”张文友典型事迹,先后在水城县青林乡组织举办了9届芦笙艺术节,有力地提升了苗族芦笙文化的对外知名度。学会始终坚持学术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两手抓”,不断提升苗学研究学术水平,不断促进苗学会工作成效,产生了以《水城苗族芦笙文化传承初探》、《追忆我的父亲张文友》等苗族研究成果。始终坚持立足传统节日,积极围绕南开苗族文化园、陡箐苗族文化园、海发特色村寨等重要平台,着力打造和催生了一些列苗族节日节庆精品文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县域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杨茂锐、王贤周分别代表省、市苗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学会今后工作做了重要指导。杨茂锐指出,水城县苗学会要切实把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苗族文化的时代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进一步加大对苗语的传承和保护力度,自觉强化民族心理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苗族同胞为苗族事业做努力、作贡献;进一步加大对苗族歌舞、服饰、饮食、礼仪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力度,助推苗族文化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蓬勃生命力的苗族文化产业,更好地推动苗族文化旅游发展和进步。王贤周指出,水城县苗学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带头学习、宣传、维护和遵守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协调配合,注重持续发展,全面开展和抓好各项工作,尽职履责地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

廖翔指出,县苗学会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针,积极参与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三变”改革、脱贫攻坚等各项事业,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廖翔强调,县苗学会要坚定不移地把握好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针,努力把县苗学会建设成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有力助手;要坚定不移地服务号发展大局,积极带领全县广大苗族同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绘就“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多彩画卷中展现新形象、新风采;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好民族文化,主动思考和谋划,积极挖掘、整理、打造一批苗族文化精品;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好民族团结,引领广大苗族同胞积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争当文明典范,为促进水城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要坚定不移地走勤劳致富之路,积极引导苗族同胞发展好生产、确保民族村寨与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最后,新当选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柏卺江郑重表示,新一届苗学会将继续坚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继续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和开展苗族文化研究,全面对外展示水城苗族独特魅力和特有民族风情文化,将文化内涵转化为经济效益,努力服务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着力加大“三走”力度,实施“五个一”工程,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全面小康创建,凝心聚力助推“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齐心协力谱写苗学新篇章。

会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并共同观看了独具水城特色的苗族风情文艺汇演。

更多新闻阅读:

水墨雅逸 清新质朴—记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书法教授 张文甫

意大利歌诗达邮轮2017年招聘再次来袭

江苏新闻周刊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新闻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新闻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